针对初创科技企业,将金融服务前移至“孵”这个关键环节,浦发银行也在探索一条新路径——打造金融底座的“孵化器”。
走进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博云路56号的浦发银行张江科技支行,“浦发银行创新中心张江创孵基地”几个大字引人注目。这里正是浦发银行于今年5月推出的首个孵化器。
“目前,我们的入孵企业有30多家,其中一部分是与我们达成了孵化意向的存量客户,还有一部分是在基地成立之后主动找来的。”据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张江科技支行副行长方怡菁介绍,在孵化对象上,该基地主要面向已拥有或正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科技企业,重点聚焦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等上海先导产业,优先支持芯片智造、人工智能、5G技术等重点领域的企业。张江科技支行在和总分行多次探讨之后,形成了从入孵标准、入孵流程到孵化毕业标准在内的一整套体系准则。
记者看到,支行二楼经过装修改造后,已经成为一个集开放式办公区、多功能会议中心及休闲交流区域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区域。银行将科技企业需要的各类重要信息集结成册摆放于此,多个入孵企业的“科技成果”也在此展示。“我们把大量的空间留给了科技企业,让他们能置身在一个科技氛围更强的环境中办公、开会、谈业务。”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钟泉说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张江创孵基地”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,更是一个集创业孵化、金融服务、资源共享、交流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生态系统。“我们不仅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、账户结算、政策申报、商机匹配等多元化‘金融+非金融’服务,也借助全集团力量、聚合金融同业渠道,为企业提供更综合化、更全覆盖的耐心资本、长期资本和赋能资本。”方怡菁说,“张江创孵基地”还与浙大等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联合实验室,与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等行业枢纽企业联合开展培育孵化。
方怡菁表示,浦发银行正在探索如何以金融资源为依托,链接商业银行、投资银行以及生态圈客户资源,并使这些资源能够顺利触达客户,形成一个交叉网络体系,助力企业完成从初创到成果转化的过程。